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介绍 > 正文

(花岗岩锤牙哪家好)

  2016年9月5日,我策划了一次余姚四明山自驾一日游。早上5:30分从杭州大江东出发,晚上18:00回到出发点。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与我同行。一天时间,我们按计划很尽兴地游玩了四明山地质公园、丹山赤水和四明湖共三处景区。

  四明山地处余姚南部,平均海拔700米左右。青山笼翠,峡谷幽深,享有“第二庐山”和“天然氧吧”的盛誉。四明山是著名的唐诗之路,留下了李白、孟浩然等一批文人骚客的足迹和诗章;同时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、解放战争时期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。

  我们从杭州大江东出发,上S9苏绍高速,后转到G92杭甬高速,再到G15W常台高速章镇出口下;之后沿章路线和百悬线进入四明山区。(备注:进入山区后,虽有导航,路线还是错了一次。晕!)

  山区的柏油公路很窄,勉强够两辆车会车,有些地方仅容一车通行。山路曲折蜿蜒,时高时下。有时候,路边有小山村出现。那环境立刻热闹起来了。鸡鸣狗叫,炊烟袅袅。偶见几位山民在屋前屋后开始了一天的劳作。山路的两边有时也发现种了一些果树或者观赏树种。我们在深山之中,还碰到了几户山民居住生活着。真是感叹山民的勤劳与生活的艰辛!

  这时,雾汽已经升腾在半山腰。黑色的柏油山路时隐时现,宛若在仙境中穿行。

  穿出小山路,我们转道S33省道。然后前往四明山地质公园。途中经过屏风山。

  

  抗日战争胜利后,中共中央为争取国内和平,在国共重庆谈判时,主动提出撤出包括浙江在内的南方八个解放区。浙东区党委根据华中局指示,安排部队北撤,但留下少量干部坚持原地斗争。1945年11月间,国民党向四明山区发动大规模“清剿”。中共干部与机关人员共17人(后增至18人),携带粮食、物资隐蔽至屏风山。屏风山地势险峻、交通不便、人烟稀少,日常生活极其困难。隐蔽坚持的同志,以革命乐观主义及大无畏精神,战胜种种困难,在深山密林的草棚中“无声无息”埋伏隐蔽两个月,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。后人为纪念这段岁月,在原址立起这块“红色屏风”纪念碑。

  到达四明山地质公园时,已是早上8:40分左右。门票我已经在昨天从网上订购了,到这里后直接到售票处兑换了实体票,作为收藏。这里地方比较偏僻,来游玩的人寥寥无几。

  我们就是通过这条山路到达罗成山顶的这个公园的。

  

  地质公园的入口建筑设计得很是气派。

  

  建筑内设置了一个地质演变的小型博物馆;这里本还可看场4D电影,但今天不知为什么没有开。人太少的缘故吗?不过,这边的工作人员挺热心的,交流起来感觉是跟朋友聊天一样。

  四明山地质公园是2009年批准建立的浙江省级地质公园。我们今天到的是罗成山园区,主要的遗迹景观为夷平面-玄武岩台地及山岳景观。

  

  接下来,我们就要去领略这里的地质演变的遗迹及景观了。

  从景致上看,这儿就是一处普通的山丘。但是你有没有看到,这儿的山丘顶几乎都是一样高的。这是为什么呢?

  因为这里曾是古平原(也称为夷平原)。在10万年前,东海下陷,四明山地区相对抬升成为台地。它随即遭受流水的侵蚀。河流沿着较易剥蚀的泥岩带、断裂带向四明山台地的腹地前进。台地逐渐缩小,变得支离破碎,地形逐渐呈现出现代的形态。

  这是一颗“石蛋”。花岗岩在地下遭受风化趋向于球形,露出地表成为石蛋景观。

  这是罗成山的标志性景点——鹁鸪岩。它由不规则的花岗岩块组成,形似鹁鸪而得名。它是怎么形成的呢?鹁鸪岩最早是被节理切割的方形花岗岩块;随后它们有沙土中被风化成球形;最后它露出地表,受热胀冷缩笥重力崩裂作用而趋向于不规则形,使石蛋向风动石变化。

  在风化带之下的花岗岩沿节理崩塌,产生具有直立的陡崖及石柱。

  转过曲折山径,忽有石屏挡道,似仙人为掩亭台所设,称之为灵璧石。这个石屏的来历是这样的:先有节理把花岗岩切成竖版,随后在崩塌过程中,基础稳固的部分保存下来成为突出的石屏。

  这块突出的花岗岩悬石,前视如巨兽凝目。后望似神鹰破壁。这个特殊的象形石景观是最漫长的地质作用的结果;穹状的头顶是夷平面形成时期在风化壳底部产生的半个花岗岩球,突出的下颚是它下侧的花岗岩沿节理崩穿的结果。

  其他还有石长城、飞天岩等景观;还有一个高山湖,取名为碧玉湖。湖边种了大量的樱花,春天应该是很能漂亮的。

  四明山地质公园整个面积并不大,走一圈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了。除了看地质演变,可以在碧玉湖边睡睡吊床、赏赏樱花(当然要在春天了);步行道上有很多野果,还有几股清泉;也可以看看路边的木牌,了解一些远古人类创造甲骨文的奥妙。很不错!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